提问的艺术
【作者:何教员,编号5882 更新时间:2023-02-04】好奇心乃是人类发问的源泉。——题记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一句话,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而语文刚好是一门有趣而“枯燥”的课程,有趣是因为它是中华上下五年的文化沉淀的产物,一撇一捺之间皆有他的故事与智慧;而“枯燥”是因为它仅由一个又一个文字组成,若不知其背后的故事,则会倍感乏味无力。
所以说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到其语文背后的魅力,这种魅力是需要学生去自主发掘的,其旨在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自主提问,从而引发其兴趣。因为众所周知: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以后,学生便会自发的提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啡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新颖性;二、合理性。
【新颖性】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所常见的问题主要与文章挂钩,拿《背影》一文举例: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传统问题:本段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作者为何要用大段的笔墨去描写其父亲的动作?
而新颖的问题往往会这样问:与文章结合,试着分析出本段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形象?
很显然,传统的问题往往以文章出发为提问而提问,枯燥而无味。而现在更新颖的问题则以人为本,从人本身出发,回归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人。
【合理性】
合理性的问题实际是要求回答合理的原因,原因一般分为必要性原因和重要性原因两个方面,必要性原因又包括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重要性原因又包括宏观重要性、微观重要性,眼前重要性、长远重要性;理论重要性、现实重要性等。
总而言之,在当代的社会,学校不再是一个仅仅将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是一个将人培养成真正的“人”的地方。而提问,则是将人引导向“真正的人”的风向标。因此说在提问过程中,注重提问的艺术,从培养道德与能力出发,则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