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南宁家教
当前城市:南宁 [切换其它城市] 
nn.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閻€劍鍩涢惂璇茬秿 | 閻€劍鍩涘▔銊ュ斀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南宁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南宁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南宁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孩子越大越难带?赶紧看这篇!

孩子越大越难带?赶紧看这篇!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7-11-23

好奇心超强

伴随着大运动发展,宝宝的“领地”也逐渐扩大!

婴儿床→围栏→客厅→厨房、卫生间,在人家眼里,通通都叫做“游乐场”!

揣测一下,宝贝们每次发现“新大陆”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这样的:

“咦?这里有个柜子,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哇!原来从这里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楼下的树耶!”

“妈妈每天在厨房里忙什么?我能帮上什么忙?”

“啊!这个抽纸太好玩了!越抽越多!”

于是,一不留神,家里就成了这样:


整洁?不存在的。

该把柜子全部锁死?还是把孩子训一通,打一顿?在线等,挺急的。

给孩子做好安全防护比事事都说“不”要有用得多。

如果孩子喜欢翻箱倒柜,不妨把易碎的和锋利的物品都转移到别处,留下一些孩子玩一玩也不会伤害自己的东西。

如果家长仅仅是因为“觉得脏”而不让孩子去碰,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只要给孩子及时洗手,灰尘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

对孩子的危险探索行为是要坚决拒绝的,比如摸暖水瓶、电源插座等等。虽然电源插座可以用电源保护插头插起来,但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不可以碰”。

动不动就打人

不知道哪天起,宝宝开始有点“暴力倾向”。

咬人、推人、打人,有时我和她玩得开心,她会猝不及防地咬我一口!心理阴影面积≈三室一厅!

带去游乐场,必须得步步跟紧,否则,感觉自己分分钟会被人拍成视频,变身“新晋网红”!

3岁以内的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模仿。

崔玉涛医生发现,“有些家长和孩子亲近,会拍拍他的小屁股、胡撸胡撸脑袋,而孩子学着做的时候,却被当成‘打’”,如果孩子认为“打人”是打招呼的方式,家长需要尽早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问候方式来替代“打人”,比如“飞吻”“抱抱”“拉手”……

针对孩子一些并不友好的、带有明显攻击性的打人,家长必须要坚定而平静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

家长还可以首先通过共情的方式,帮助孩子把不良情绪表达和发泄出来,然后告诉他可以怎么做。

爱扔东西

从来不对孩子发脾气的Oli妈妈,曾经忧心忡忡跟我吐槽:

才1岁大的小人儿,吃饭不好好吃,反复扔勺子,我把勺子捡起来,人家继续扔!还“挑衅地”看着我!我要憋出内伤了!

扔勺子、玩饭团、把手放进汤里搅和、把所有的玩具哗啦啦倒出来!

没经历过这些,简直不足以谈“隐忍”!

孩子的这些举动可不是存心捣乱,而是孩子在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他的身体机能、智力及认知都获得了发展。

虽然孩子扔东西会把家里搞得很混乱,但如果他并没有砸坏东西或伤害到别人,家长没必要刻意阻止。

家长可以给他设定能扔东西的区域,以及控制他可扔的物品等;还能在指导孩子扔东西时进行一些行为规范的教育,比如教他把废弃物扔进垃圾桶等。

有时孩子会用扔东西的方式表示不满或进行反抗,这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及早发现就要及早纠正。

频繁说“不”

2岁左右的宝贝,“拒绝”成了日常。

家长的所有安排,人家通通说“不”!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往往心口不一,嘴里明明说着“不”,行为上却是顺从的。

所以,他们是天秤座还是双子座?

大约2岁半左右,他们开始“言行一致”,嘴上拒绝,行动上也不配合。

跟孩子提A还是B?是被广泛提及的一个办法。但人家选择了C?

首先,家长要把自己想要的结果做出侧重性的描述,描述得越具体,对孩子的诱惑就越大。

初级版:“你想吃土豆还是豌豆?”

进阶版:“你想吃土豆还是豌豆?豌豆是你刚才和妈妈一起剥的哟!你看,这本绘本上面也有豌豆。”

其次,如果孩子执意选择了土豆,建议家长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既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教孩子学会了如何分析和接受。

当然,有时不妨放下执念,孩子选C,真的不可接受吗?

讲求秩序

2~3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简单来说,进入“处女座”模式。

看完的书,一定要放在沙发上,谁动跟谁急!

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千万别动,否则就乱了他布的“阵”!

玩具熊一定要放在小兔子的左边,放反了会让他抓狂!

话说一开始,我真的很恼火,“为什么看完的书不能放在书架上,一定要放在沙发上?”

当然,后来我也在反思,“为什么看完的书不能放在沙发上,一定要放在书架上?”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发现原有的秩序遭受破坏,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闹;

物品放错了位置,会很快发现,并把它放回原处;

当秩序感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孩子对混乱的秩序或事物会产生厌恶心理,这说明他存在秩序感。但大人通常很难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因此常常无法给出合理的反应。

秩序感使他意识到每样物品都应有其合适的位置,而他能记住每件物品原有的位置,并有能力将这些物品放回到原位,这是孩子获得稳定性和安全感的途径之一。

-更多-

最新教员

  1. 黎教员 广西民族大学 化学
  2. 何教员 广西大学 汉语言文学
  3. 覃教员 广西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4. 傅教员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5. 杨教员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谭教员 东安格利亚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7. 覃教员 广西大学 计算机技术
  8. 王教员 广西民族大学 护理学
  9. 蓝教员 广西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